个人简介
主要从事GPS、InSAR的数据分析及地球动力学研究。
研究方向及领域
主要从事GPS、InSAR的数据分析及地球动力学研究。
科研工作及获奖情况
目前所带领的创新团队在高精度地壳形变观测、数据处理、地球动力学研究及应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基于InSAR、常规GNSS、高频GNSS、水准及地震波形数据,建立了多源观测数据的大震震源破裂机制研究系统,实现了高精度、高分辨率同震形变场及动态位移波形的快速测定及大震震源与破裂过程的反演,先后对国内近年来多次M>6级地震开展了研究,获得了发震断层的破裂模型及机理,为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如在汶川地震的应急观测与研究中,采用GNSS、InSAR及精密水准对建国以来最大灾害性地震的变形过程展开全面、系统的监测研究,其整体规模、技术水平,数据质量,综合集成等在国内前所未有,获得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近场三维同震形变场的实测结果,数据覆盖范围、密度、类型、数量在全球大震、特大地震的同类观测中,名列前茅,并以共同一作在Nature Geoscience杂志上发表题为“Rupture of deep faults in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uplift of the Longmen Shan”的论文中,提出了龙门山隆升的大地测量证据及滑脱断层的孕震新模式,研究成果获2012年测绘科技进步2等奖。截止2020年,共获科技进步奖6项,专利5项,发表论文70多篇(SCI论文20余篇,被引180次),第1作者SCI论文7篇。
研究生培养情况
培养硕士生10多人,博士1人,2011年获中国地震局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